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他逃离大城市,回到山村建一座接地气有花、有草、有蔬菜的农庄

    信息发布者:未来不是梦
    2018-10-28 16:13:04   转载

    这么好的山水,这么好的土壤,

    却几乎没人愿意种地了,

    因为挣不了钱。

    有人想建一座古法耕作的农场,

    来改变这一切。

    如果从现代建筑的角度,

    建一座最接地气的农庄,

    会是什么样子?

    湖北省竹山县独山村,

    秦巴山脉从神龙架温柔地延展至此,

    曾几何时,

    村民世代靠着传统种植、养殖过日子。

    那儿的地完全没有污染,

    山里接一捧泉水能直接喝。

    而今,田地里已经没人劳作了。

    站在这儿朝着山头喊一声,

    除了回音,再没有别人回应你。

    走在田间的小道上,

    再也看不见一个个顶着太阳,

    戴着斗笠的身影,

    更别提那些个满脚是泥的小屁孩儿了。

    一年到头在外打工,

    年终才回一趟家的村民,

    可能连自己家种的菜都吃不到。

    今天小城君要讲的故事,主角叫王仁生,就生在神农架边的这个小山村。

    三十多年前,他离开农村,读书,做律师,开公司,学年轻人创业,去三峡电站卖车,去堵河电站开砂,还去神龙架的山里修路……

    直到2007年,他才放下手里的事,去一个三线的小城安稳地过日子,逢年过节,就给朋友们送一些从老家乡亲手里买的土产。可是这些“土产”,都越来越时髦了。它们几乎都来自市场的货架,和普通的商品没有任何区别。

    他觉得不甘心,这么好的山,这么好的水,这么好的土壤,却几乎没人愿意在那里种地了,因为,挣不了钱。


    王仁生找到了每年都会给他送土产的老表,他在田里几乎过了一辈子,常常羡慕地和村里人唠嗑:“仁生家的电器都得有一万多块呢,仁生有钱。”


    粗听真的很可笑,细想,王仁生却觉得心头一酸,一万块钱,对于一个在农村辛苦劳作的农民来说,太难赚了。

    王仁生当时只是单纯地想帮帮老表,没想过做什么农庄。老表想养鸡,想养牛,他就帮着给买了一些种,可结果却惨淡。到了年底,鸡被鸡贩子低价收走,牛又没长好。一年到头,老表根本没赚到什么钱。


    王仁生这才发现自己错了,农民最擅长的,只是种地而已,只是养鸡而已,他们只会养,只会种,自己根本不懂得怎么去卖。


    自然养殖和自然种植的农产品在外表上也许不如工厂化农业产出的好看,效率低,所以价格也没有优势。乡亲们知道,这些品相不一,收成不稳的农产品是安全和美味的,却根本无法向城里人说清,万物土中生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图:老表最初养的鸡种之一,郧阳乌鸡

    图:老表过去养过的牛种,2014年,老表过世了


    渐渐的,王仁生萌生了建农庄的念头,自己来卖农产品,村民们只要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最擅长的,就行。


    之后的两三年,他租下了村里的一万亩地,自己养鸡,自己种菜。不是没失败过,最先养的两万只鸡,给养死了一万两千多只。他硬着头皮,试着一种又一种的方法,请了一个又一个的专家。


    好在农庄慢慢走上了正轨。鸡生了蛋,放在网上卖,菜熟了,也往网上一挂,很快就销售一空。


    阳光晒着山头,一切好像都是过去的模样,一切又有点不一样了。

    2014年底,邻居桂元像多年前离开家时一样独自回到了家,接近20年的打工生涯,完全抹去了曾经少年时的锋芒。


    王仁生找他聊了天,知道他依旧希望找到城里一样一天赚个三四百的泥瓦工活。“养鸡愿意吗?”问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对方会拒绝。


    可是没关系啊,养成了卖高价,王仁生不管,养不成卖不出,王仁生来保底。

    就这样,桂元才答应开始养鸡,一步一步学,特认真。日子一天天过去,每天起早,都能看见他要么在赶鸡,要么在喂鸡。

    瘦削的身影慢慢挺拔了起来。

    图:张桂元在赶鸡


    到了年底,小鸡养成了大鸡,桂元一天到晚都骑个小摩托进城卖鸡,虽然还是一个人,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开始有姑娘喜欢了。


    问他挣钱没,他只是憨笑。问他还进城打工不,他还是憨笑。王仁生说,他大概这辈子也忘不了桂元实诚的憨笑。他甚至希望所有村民都可以笑得像桂元一样。


    看到每天过得美滋滋的张桂元,乡亲们开始相信他们身边普通的鸡、蛋、竹笋、蜂蜜、核桃、糙米、茶叶这些不起眼的山货,就是城里人的心头好。

    图:陈家表嫂在茶园采茶

    图:刘老汉养的蜂

    图:老曾拉着牛耕地

    图:堂兄弟王仁金在喂鸡

    图:《舌尖上的中国》的饶长清老大爷和他种的蘑菇


    他们开始接受继续留在村里种地,打听农庄里需要些什么。


    他们开始养鸡,养猪,采茶,挖笋,种水稻,采蜜……像我几十年前,离开家时一样忙碌了起来。


    他们只顾着种,只顾着养就好,其他什么也不用管。


    渐渐地,农庄的规模更加壮大,参与进来的农户从一开始的十几户,变成现在的200多户,还涉及了附近的两个县,八个乡镇。


    500亩耕地,46亩水田,近9000亩的山林,以农耕养、种植为主业收入的贫困农户有近200户。我和乡亲们一起种养殖包括郧阳鸡、黑猪、野生中华蜂蜜、野生椴木基香菇、野生椴木基黑木耳、农家有机胚芽米(糙米)、高香型绿茶、黑豆、天麻、胭脂核桃在内的多种农产品。

    现在,王仁生和伙伴们想让他们的“神武道农场”改造升级,培养出更优质的农产品,更好地帮助乡亲们。


    他们还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里,不止是买这里的纯天然土产,还可以来玩,可以来参观,可以亲眼看到一只鸡飞颠乱跑,可以看到蜂蜜是怎样被酿出来的,可以闻到香菇在大太阳底下晒出温暖而犀利的香味。


    2016年1月20日,农场正式开建接待中心。

    这个接待中心会有办公室,

    农产品科研实验室,

    专家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课堂,

    还有接待消费者参观农耕生产、

    体验住宿为一体的民宿空间。

    他们请来了中国美术学院建筑专业

    和室内设计专业的团队,

    通过建筑和环境艺术把这里变得无比美丽。

    沿着楼梯走上去,

    两边是果树,

    春天闻花香,秋天闻果香,

    走廊会有阳光洒下,

    接待大厅外面,

    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田野,

    鸟儿在天上飞,

    农民们在看不见的远处埋头锄地,

    这些都是之后你可以看到的景色。

    除了接待中心,他们还有升级鸡舍。

    根据鸡的生活习性(站立高处睡觉,鸡舍隔板离地20公分不会导致误食自己的粪便导致球虫菌传染,以及保暖和防止邻居动物的侵害)。

    王仁生想用简易的木头来搭建鸡舍,可以折叠,方便移位。在顶上搭上芦苇,原生态的感觉就出来了。

    在农场周边,他们希望建立实时监控,方便追溯产品,实时监控产品的生长,所见即所得。


    我们离农业有多远,

    食品安全就会离我们有多远。

    王仁生想让这些继续着传统农耕的人们,

    可以自豪而有自尊地坚持下去。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